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“三加三零”模式助力实现“渣有序” |
||||
|
||||
今年以来,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渣土清运管理难题,创新推出“零容忍、零盲区、零等待”工作模式,围绕加大执法力度、加强巡查精度、加快服务速度,不断提升渣土治理规范化、精细化、标准化水平,全力打造干净整洁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。 加大执法力度,坚持问题“零容忍”。落实“严打重罚”工作要求,通过构建“分级响应—区域联动—全域协同”24小时巡防机制,采取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连续作战方式,严防随意倾倒、抛撒、堆放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;开展一把手“挂帅出征”,常态化组织“零点突击”集中执法行动,斩断夜间跨域偷运、偷倒渣土利益链;凝聚公安、住建、交通等部门合力,联合开展设卡临检、蹲点布控、执法办案,增强执法效能与威慑,有效遏制渣土违规运输处置乱象。目前,已开展专项攻坚、联合执法等行动110余次,依法扣押违规渣土车辆86辆,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03起,查处数量同比增长66.13%。 加强巡查精度,确保监管“零盲区”。优化“智慧城管”系统,通过整合运输大数据、消纳场负荷量、违法行为发生率等多维信息,绘制渣土流向“热力图”进行动态摸排、研判分析、跟踪干预,防范化解多发易发风险隐患;推广“AI盯梢”技术,实施渣土“产生—运输—消纳”一条龙数字“监工”,精准捕捉各类违法行为;推行“无人机+网格员”双重巡查机制,形成高空俯瞰、地面核查、云端协同闭环巡检模式,全面消除监管死角盲区,实现全时段、全链条、全区域精准管控。目前,已配备AI鹰眼21个、无人机16架、网格员197位,发现、消除隐患280余起,问题发现率提升超60%。 加快服务速度,赋能消纳“零等待”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通过推行渣土处置“一网通办”,进一步优化审批系统、再造业务流程,全面压缩核准时限、精减申报材料;推出“点单式”普法小课堂,根据建筑方、施工方、运输方、消纳方等群体具体需求,靶向开展一对一、点对点上门服务、培训指导、答疑解惑;开创“共享消纳”模式,促进项目群内部及项目间渣土“协同消纳+就近平衡”,助推区域土方资源精准调度与高效循环,实现渣土产生有数、运输有痕、处置有序。目前,已开展上门指导帮扶200余次,成功调剂土方超150万立方米,审批效率提升超30%。(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